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大米外交策略

2018-07-25分类号:F125;F323.7

【作者】徐春春  纪龙  周锡跃  方福平  
【部门】中国水稻研究所  
【摘要】[目的]农业外交是一种古老的外交形式,也是一项崭新的研究议题。大米外交是农业外交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开展与沿线国家大米外交提供了新契机。研究大米外交的实施路径,有助于提高中国大米国际竞争力。[方法]研究以如何开展大米外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开展大米外交面临的机遇及相应实施路径。[结果]中国实施"大米外交"战略面临重要机遇,如粮食外交已成为世界各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形态。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国际领先优势明显,大米是"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重要贸易产品,中国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环境亟需改善。针对不同国家及地区具体情况,通过大米贸易、技术合作、农业投资、粮食援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实施差别化的"大米外交"战略。如对东南亚、南亚主要是增加大米进口和技术交流,对中亚、俄罗斯主要是增加农地投资和劳务输出,对东非、北非主要是增加大米援助和技术输出,对东亚、中东欧主要是增加粳米出口和技术引进等路径。[结论]文章提出了加强金融支持、创新合作模式、把握进口时机和增加种子出口等推进中国"大米外交"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大米外交  粮食安全  可持续发展  国家战略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2014AA10A60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2016YFD0200800);; 财政部—农业部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水稻产业发展与新型稻作模式研究”(2014RG007)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