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共生区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分异特征——以云南洱源县郑家庄为例
2018-07-23分类号:F301.24;F323.8
【部门】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华文学院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以洱源县郑家庄为例,运用全覆盖式问卷调查、参与式农村评估及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对多民族共生区农户的生计及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各族农户生计的非农与兼业化程度均较高,汉、白等原驻民族的农为主型农户比例最高,藏族等迁入民族的非农型农户比重最大。(2)汉、白等原驻民族农户及农为主、非农为主型农户的生计多样性较高,组合较为合理;各族农户间的生计多样化指数差异较小而不同生计类型农户间的差异悬殊。(3)不同民族农户土地利用的型式与程度存在差异,藏族等迁入民族农户拥有、流转耕地面积及宅基地的用地规模、利用程度均整体高于汉、白等原驻民族,但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及宅基地内部不同类型用地分配的均匀度与组合的多样性相对较低。(4)农户生计的非农与多样化影响其土地利用的规模、效率及形态组合,整体而言,农户生计的非农程度与其耕地流出面积、宅基地利用的规模、程度及内部不同类型用地分配的均匀度呈正比,而与其耕地租入面积、利用的集约度及宅基地内部不同类型用地组合的多样性呈反比。
【关键词】农户生计 非农与兼业化程度 土地利用流转 耕地与宅基地 多民族共生区 云南省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0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44、41601179、41761031、41461037);;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培育团队项目(2014cxp02);; 2017年云南省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