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福建与广东群体的双列杂交

2018-07-23分类号:S917.4

【作者】郭香  郑雅友  曾志南  巫旗生  宁岳  祁剑飞  
【部门】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摘要】2015年9月–12月,以菲律宾蛤仔福建养殖群体和广东野生群体子一代为亲本,开展了双列杂交实验,建立了两个自交组和两个杂交组,研究了杂交子代幼虫和稚贝的生长与存活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均有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但无显著差异。总体上,幼虫期的生长受母体效应影响显著,稚贝期的生长杂交效应主要受交配方式影响。相反,幼虫期的存活受配对方式影响最显著,稚贝期的存活受卵源影响显著。在幼虫期,杂交组与自交组在生长和存活方面差异不显著。在稚贝期,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壳长和壳高在30日龄以后,正反交组的平均生长速率显著快于自交组。在40日龄时,壳高和壳长总杂交优势值达到最大,分别为25.64和27.00。这可能是因为杂种优势的表达具有时期差异性。在幼虫期,福建自交组表现出最高的存活率,为36.45%±1.85%;稚贝期,广东自交组存活率最高,为52.27%±2.13%。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存活率方面,未观测到杂种优势,这可能是由于两个杂交亲本群体与存活相关的基因频率无差异或者检测次数较少所致。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  地理群体  生长  杂种优势  存活
【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运行项目(2017DKA30470);;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9)~~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