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协商:内涵、理论与要素
2018-07-15分类号:D624
【部门】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摘要】推进人大协商需要从理论上厘清其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和基本要素。文章指出,就其概念内涵而言,人大协商指协商民主机制在人大制度框架及人大具体工作中的嵌入和运用,它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立法协商。就其理论基础而言,人民主权理论、代议制理论、参与民主理论、协商民主理论,分别奠定和阐释了它的价值原则、制度前提、现实诉求和理念程序。就其基本要素而言,其主体包括人大相关机构及人大代表等主要参与主体、政协各参加单位及政协委员等基本参与主体以及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等重要参与主体;其内容包括人大立法、人大决策监督、人大人事任免、人大代表选举及其汇通民意中的协商等;其形式包括听证会、协商会、辩论会等,实践中需要统一规范、综合运用。
【关键词】人大协商 立法协商 理论基础 基本要素
【基金】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9-JCZD-017);; 信阳师范学院首批“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