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外溢效应
2018-07-15分类号:F323.3;F326.11
【部门】贵州师范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 贵州大学中国喀斯特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机总动力显著增长,农机结构不断优化,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高。作为一种高效的劳动节约型技术,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同时推动了要素投入结构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使部分区域种植结构呈"趋同化""趋粮化"发展;促进了种粮主体、农机投资和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兼业和转移就业人员等多方式增收。通过农业机械化投资,以投资锁定效应、沉淀成本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和粮食规模经营;并以劳动节约、效率提升实现了节本增效,提升了粮食基础竞争力,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农业机械化的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外溢效应已经深刻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格局。因此,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的支持,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生产作业服务予以补贴,不失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可选路径。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粮食生产 劳动节约型技术 产出效应 结构效应 外溢效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052);;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2016JD013,2016JD007);; 贵州大学文科重大科研项目(GDZT201710)~~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现代化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