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鸢乌贼微型群体的摄食习性研究
2018-07-15分类号:S917.4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摘要】根据2012年9-10月南海中、南部和2015年3月南海北部的灯光罩网调查资料,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DNA条形码技术,对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微型群体的饵料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与胴长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微型群体以头足类和甲壳动物为主要摄食对象,属游泳动物和浮游动物食性类型,其中头足类为优势饵料生物类群,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个数百分比(N%)、质量百分比(W%)和出现频率(F%)分别为65.05%、28.10%、60.91%和79.90%。摄食等级大部分以2、3级为主,除南海中、南部群体在胴长101~110 mm的摄食等级及大个体饵料类群在饵料组成中的比例偏低外,普遍存在胴长越大,摄食等级越高的趋势;同时饵料组成中的小个体饵料类群比例降低,大个体饵料类群比例升高。
【关键词】鸢乌贼 微型群体 饵料组成 DNA条形码技术 南海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441500);; 农业部财政专项项目(NFZX201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6TS26)
【所属期刊栏目】海洋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