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两种不同方法处理粪便对生物絮团组分的影响

2018-07-15分类号:S959

【作者】姚妙兰  罗国芝  谭洪新  孙大川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  
【摘要】为研究两种保存方法处理后的粪便对生物絮团形成过程及絮团组分的影响,分别利用直接4℃保存(新鲜组)和冷冻干燥后保存(冻干组)两种方法处理鳗鲡残饵粪便培养生物絮团。结果表明,在絮团培养过程中,氨氮、亚硝酸和硝酸盐的变化趋势相同,冻干组氨氮平均浓度为(0.86±0.22)mg/L,新鲜组氨氮平均浓度为(0.83±0.42)mg/L,在第6天后,两组亚硝态氮浓度均在0.03 mg/L以下,在第17天,两组硝态氮浓度降为0.04 mg/L以下。营养组分中,两组絮团的粗灰分含量在培养后期均有所降低,含量分别为冻干组6.80%±0.00%,新鲜组5.97%±0.01%,差异显著;粗蛋白含量为冻干组33.44%±7.80%,新鲜组33.65%±3.17%,差异不显著;游离氨基酸种类为冻干组16种,新鲜组23种,且新鲜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冻干组(其中8种差异显著,2种差异不显著);冻干组和新鲜组的脂肪酸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为(0.15±0.10)mg/g和(0.07±0.13)mg/g,差异显著。综上,两种方法处理粪便均能较好地培养絮体,冻干处理原料对絮体脂肪酸有较好的保存作用,直接4℃处理原料则对必需氨基酸有较好的保存作用。
【关键词】生物絮团  粪便  冷冻干燥  粗蛋白  脂肪酸  氨基酸
【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14320501900)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