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于3D理论与SEM的县域交通可达性与空间贫困的耦合机制

2018-07-15分类号:F323.8;F512.7

【作者】戢晓峰  刘丁硕  
【部门】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云南综合交通发展与区域物流管理智库  
【摘要】为获取连片特困地区县域交通可达性与空间贫困程度之间的耦合关系,运用路网-栅格集成法的加权时间成本距离模型对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进行测算,构建了基于"3D"理论的空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获取了二者的空间耦合机制,并以滇西边境山区为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滇西边境山区各贫困县(区)可达性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且邻近效应突出,骨干路网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贫困县域的县外可达性水平;滇西边境山区的贫困发生率呈现中心发散、集聚分布的空间特征,贫困程度的改善与地均GDP、市场距离、产业距离、交通分割、贫困分割呈正向相关,与地均人口密度呈负相关;区域空间贫困程度与交通可达性的耦合强度为0.23,呈显著负向影响。通过提升可达性水平和县域间通达程度,可为扶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交通扶贫  耦合机制  可达性  3D理论  滇西边境山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1174;71563023)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