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退出:路径选择和中国影响
2018-07-15分类号:F821;F832.51
【部门】中国金融研究院
【摘要】海外货币退出并不是应对经济过热的逆周期政策,而是为了防止超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负效应的过度积累。影响货币退出的因素在各经济体间存在差异,主要有经济复苏力度、通货膨胀水平、就业水平、流动性状况、金融机能、宏观风险、国际资本流动及其他。当危机状态过去、经济恢复正常、金融机能复苏后,非常态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终将退出,各经济体央行有三种退出途径可供选择:先升息后缩表;先缩表后升息;升息、缩表同步,即边升息边收缩。选择哪种退出路径,主要取决于上述几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先前实行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四大主要经济体,目前货币退出的动机都不是很强烈。比较而言,只有美国有弱退出的动机和需求;导致美联储退出的影响因素,决定了美联储只能选择价格手段。美联储在2018年的升息节奏,在2019年绝不会出现。加息有顶,只要利率水平上升到突破流动性陷阱水平,升息步伐就将放缓,甚至暂停。中国"去杠杆"不是货币退出,海外货币退出不改中国资本市场平稳向上趋势。
【关键词】货币退出 量化宽松 通货膨胀 去杠杆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金融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