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进农作法”到“精耕细作”——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精耕细作”提法的由来
2018-07-15分类号:D231
【部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摘要】成语"精耕细作"是对中国古老农作法最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这一特征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后一直存留在千百年来农民的实践之中,但作为一句成语则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才开始流行,而它的形成又与当时中共领导的延安大生产运动,特别是在运动中被树立为典型的劳动英雄吴满有等模范人物有关。吴满有等人通过"改进农作法",提高产量,支援边区建设,经过媒体报道,其经验被总结为"深耕"、"深耕细锄"或"深耕细作",而后这些语汇又可能是受到国统区传入的"精耕"一词的影响,最终在1943年底及1944年定型为"精耕细作",并且在1957年经毛泽东的再次提及之后,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新中国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它的使用及影响也已超出农业之外。本文采用概念史的方法,对这一成语的形成过程,对精耕细作的内涵、技术特点及其在棉花生产中的运用进行了梳理,以期对人们经常说到的这一成语有一个更深入完整的理解。
【关键词】精耕细作 延安大生产运动 吴满有 毛泽东 “大跃进”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