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中国农村“半工半耕”结构再认识
2018-07-13分类号:F323
【部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会普遍形成了"半工半耕"结构,这一结构体现了鲜明的制度化特征,是农民家庭与市场、制度"互构"的结果。在这种制度化的"半工半耕"结构下,农民的家庭收入水平和单位劳动报酬持续增长,农业经营模式日趋多元,农村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农民家庭发展形态——发展型小农家庭。发展型小农家庭既不同于传统的"过密化"小农,也不同于经典理论视角下高度资本化的现代农业企业组织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无产化"小农。随着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农民家庭得以突破长期以来"过密化"农业的低水平增长陷阱,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这充分体现出农民家庭内在的发展潜力,并深刻改变着乡村社会的发展图景。中国农民家庭正在实践中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半工半耕” 发展型小农家庭 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 弹性城市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聚焦人口流入型地区”(编号:15ZDC028)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村观察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