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三权分置”的理论阐释与法律表达
2018-07-12分类号:D922.3
【部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摘要】"三权分置"政策的法制化,需要妥善处理中国农地权利制度的独特性与立法规范表达之间的关系。从理论阐释层面来说,"三权分置"中集体土地所有权主要体现为公法和社会法属性的终极处分权,包括发包权和收回权;土地承包权是派生出土地经营权之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代称;土地经营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生成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是一种用益物权。从法律表达层面来说,"三权分置"的制度建构需要以现行立法确立之"两权分离"权利框架为基础,应从权利登记、长久不变和扩充权能三方面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尚难以塑造为用益物权,而应一般采用债权的规范表达形式,同时赋予登记的土地经营权以对抗第三人效力。
【关键词】“三权分置” 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经营权 法律表达
【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重点委托项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法治保障研究”(CLS(2015)ZDWT43);;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项目“‘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机制研究”(KJ1701002)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