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化——以大别山试验区为例
2018-07-04分类号:F323.8;F592.7
【部门】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文化与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旅游扶贫效率作为旅游扶贫成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旅游产业发展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借助基于产出导向的SBM模型测算大别山试验区旅游扶贫效率,综合运用G指数、标准差椭圆、重心轨迹,对大别山试验区旅游扶贫效率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别山试验区旅游扶贫效率呈先降低后提升的态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旅游扶贫效率空间异质性显著,热点地区持续集聚,形成以新洲区为中心的高值集聚区,冷点地区跃迁活跃,形成以麻城市为中心的低值集聚区;旅游扶贫效率总体格局呈西北—东南走向,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迁移,主方向呈先扩张后敛缩态势,次方向始终呈极化状态。
【关键词】旅游扶贫效率 空间演化 SBM模型 大别山试验区
【基金】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大别山区乡村旅游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201715003);;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世界遗产地景区企业低碳行为的影响机理及优化路径:张家界案例”(2018JJ2259)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