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与“合作社”耦合中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2018-07-02分类号:F321.42;F324.1;F326.11
【部门】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在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的情境下,采用共同前沿分析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家庭农场与合作社耦合生产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增加家庭农场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投入能显著增加家庭农场的粮食产出;非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最低,其现有的生产技术与潜在的生产技术之间差距较大;合作社核心社员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最高,其本身的生产技术相比于其他两组而言,更接近其潜在生产技术,最有可能达到其可行的最大粮食产出;合作社普通社员与合作社核心社员都有可能通过改进的生产技术和学习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缩短与其潜在生产力的差距;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确实存在;随着家庭农场主年龄,受教育年数和贷款难度的不断增加,能促进家庭农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关键词】粮食生产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 合作社 异质性 技术效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3001)
【所属期刊栏目】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