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小麦冬前次生根对生育中后期地上部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018-06-28分类号:S512.1

【作者】杨蕊  杨习文  周苏玫  周燕  徐凤丹  梅晶晶  申冠宇  李秋杰  贺德先  
【部门】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明确冬前小麦单株次生根的作用,采用大田育苗盆栽移植的方式,以半冬性中熟小麦矮抗58为材料,在越冬前将育苗区单株总分蘖数为4(包括主茎)的植株根据次生根数分为3个处理:处理A(次生根数较少,次生根1~2条)、处理B(次生根数中等,次生根3~4条)和处理C(次生根数较多,次生根5条以上),研究了冬前次生根数对小麦生育中后期地上部发育、单株根系生理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冬前单株次生根数较多有利于生育中后期单株蘖数、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单株叶面积的提高,进而提高了植株的光合面积,促进了地上部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不同处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相对于处理A和处理B,处理C的影响相对较大。结果还表明,冬前次生根数增加有利于单株根系生理势的提高,2015-2016年蜡熟期和2016-2017年拔节期,不同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冬前次生根数对提高生育中后期植株的根系生物量、维持较高的根系活性具有一定的正效应。随着冬前次生根数增加,小麦单株穗数、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也随之增加,单株产量也因此提高,其中处理C的单株穗数、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比处理A分别增加了25.0%,13.4%,26.2%,产量增加了52.4%。由此可见,越冬前单株分蘖数相同条件下,小麦单株次生根数较多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
【关键词】小麦  冬前次生根数  生育中后期  植株地上部发育  籽粒产量
【基金】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07B07-4)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