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后寨河喀斯特小流域为例
2018-06-28分类号:S153.6
【部门】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大学林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省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 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摘要】为研究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基于网格法在后寨河流域挖掘了2 755个土壤剖面,并采集了22 057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后寨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结果表明:后寨河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主要受人为干扰、土壤厚度与岩石裸露率的制约。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密度(0~100 cm)总体上呈现以下规律:水田>旱地>经果林地>园地>草地>弃耕地>坡耕地>乔灌木林地>乔木林地>荒地>灌木林地>灌草地。后寨河流域10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碳密度为8.70 kg/m2,低于中国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10.83 kg/m2,总有机碳储量为5.39×108kg。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与管理,可以增大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
【关键词】喀斯特小流域 用地方式 土壤有机碳 后寨河流域
【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CB956702);;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J]字2014-2002-03);; 贵州省百层次人才计划项目(2015-4022)~~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