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国牧草产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

2018-06-26分类号:F326.3

【作者】倪印锋  王明利  
【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种植牧草是当前中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发展牧草产业是推进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粮改饲"工作的重要举措。文章运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方法,对2001—2015年中国牧草产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牧草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显著,整体上呈现出先波动下降后急剧上升的特征,7种牧草的地理集聚程度都非常高;牧草产业向"三北一南"区域集聚的趋势愈加明显,在省域尺度上空间地理集聚的程度也逐渐增强,其地理集聚的高—高(H-H)聚集区省份变化不大,而低—低(L-L)聚集区省份在东南部则有显著的增加。实证研究表明牧草比较收益、生产性土地面积比重、草食家畜养殖量、机械化水平和政策是影响牧草产业地理集聚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牧草产业  地理集聚  时空特征  中国
【基金】国家现代农业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经费(CARS-34-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03251);;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ASTIP-IAED-2017-01)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