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地方感的水乡古镇开发模式——兼论乌镇模式的可复制性
2018-06-26分类号:F592.7
【部门】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在系统总结乌镇模式的基础上,从游客体验的视角,采用旅游者地方感测量量表,对乌镇东栅和西栅景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乌镇模式的市场接受程度和可复制性。研究发现:乌镇的旅游开发活化模式总体上得到了市场认可,但文化遗产的活化有待提高,社区空心化和遗产化石化在乌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游客的乡愁体验和文化感知不强;乌镇模式中,旅游开发活化和风貌保护存在矛盾,旅游功能的完善是以牺牲古镇风貌和游客的地方感为代价的;旅游开发中"真"和"美"的价值取向存在内部张力,精心修复和改造的建筑和风景更符合游客的审美;乌镇模式是对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但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文化根植性,异地复制需要考虑其约束条件。
【关键词】乡村旅游 开发模式 地方感 水乡古镇 乌镇模式 可复制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GL14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4YJCZH02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5M571103);;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8NDJC182YB)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