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从空间的权益解析当下开放式住区的实践途径

2018-06-26分类号:TU984.12

【作者】徐晓燕  徐海洋  
【部门】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摘要】"开放式住区"意味着住区街道、公共空间等面向城市开放,与封闭式住区相比,其内部公共产品的空间属性产生了变化,这也引起居民在物权方面的担忧。从空间权益的角度解读开放式住区的实践途径具有现实意义。"大院"和"小区"是最典型的中国居住区模式,分析认为,它们是政府对城市基层单位的空间发展权让渡,形成了空间权益的内化现象。开放式住区则意味着地方政府对基层空间主导权的回收。在实践途径上,比较了财产权模式与中国模式的区别,提出加强政府对城市空间发展权的主张;并分别针对"新建住区"和"改造住区"讨论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和可行方法。
【关键词】空间权益  街区制  公共产品  实践途径  规划管控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6YJCZH125);; 安徽省博士后基金项目(2016B118)
【所属期刊栏目】城市发展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