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高速铁路可达性格局及演变
2018-06-26分类号:F299.27;F532.8
【部门】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基于城市间列车最短时间距离数据,使用最短时间距离模型、可达性系数和经济潜力等度量交通网络通达性的指标,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可达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速铁路快速崛起,时间压缩效益显著,可达性获得极大的提升;传统铁路、现状高速铁路和规划高速铁路情形下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呈"核心—边缘"模式,高速铁路建设促进了相对区位较优越地区向周边地域的迅速扩张,壮大了城市的发展潜能;城市群的可达性格局受高速铁路网络发育水平的显著影响,高速铁路建设初期强化了区域可达性的分异,而随着路网的完善,区域可达性的差异逐渐弱化。科学地研究和呈现城市群高铁建设前后区域可达性格局与差异,对于有效实现区域间交通网络的科学对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速铁路 可达性 空间效应 时空压缩 长江中游城市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16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JL052);;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2016CFA02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CNU18QN004)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