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论教育研究方法论要摆脱唯实证主义的三个“崇拜”——兼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论开展教育研究

2018-06-25分类号:G40-032

【作者】姜勇  柳佳炜  
【部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摘要】2014年以来,中国教育学界涌现出一股大力倡导走向实证主义、拥抱实证主义、推崇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转向的浪潮。教育研究走向"实证"范式的转型在客观上推进了研究的科学性、精确性、可靠性。教育需要有实证的研究,需要有自然科学特别是信息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生命科学等的参与,以形成跨学科的宏大视野、全新格局,这无疑有助于推进教育研究收获新的发现、新的成果、新的思想。然而,教育学科的长足发展,不仅需要自然科学的加盟,作为一门研究"如何成人"的学科,它更需要与文学、美学、伦理学、哲学、人类学等人文与社会科学联姻,教育研究不仅仅具有着自然科学研究的属性,它更具有艺术与审美的人文科学研究的品性。我们呼吁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论立场,从而真正推动中国的教育研究进一步走向繁荣。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体现在其科学的政治学、哲学、经济学思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独树一帜的科学的方法论体系,这种方法论体系既注重事实和经验,又超越了具体、微观、琐碎的"证据",并在"总体性"理论思维中经过唯物辩证法的有效运用,从而达到了对内在本质和规律的充分揭示和把握。可以说辩证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方法论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值得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科学的工作者们认真学习与继承。首先,教育研究要摆脱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证据崇拜",走向有思想、有精神、有灵魂的"随机应变"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论的"总体性"研究。其次,教育研究要摆脱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强力崇拜",走向以丰富、多元、灵动为重要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论的"关系性"研究。第三,教育研究要摆脱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测得准’崇拜",走向以生成性、发展性为重要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论的"运思性"研究。
【关键词】教育研究  实证主义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5YJA880028)“基于概化理论的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的研制研究”课题的部分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发展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