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湖北省乡村旅游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2018-06-25分类号:F327;F592.7

【作者】刘芬  
【部门】武汉工商学院经济与商务外语学院  
【摘要】[目的]构建湖北省乡村旅游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以期为湖北省乡村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北省六大乡村旅游发展热点片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情况、生态补偿主体、生态补偿的方式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研究构建湖北省乡村旅游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结果]恩施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是生物环境,其他区域破坏较严重的均是当地的水环境。武汉、宜昌、恩施和鄂东乡村旅游区的生态补偿主体偏向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者,而鄂西北和江汉平原乡村旅游区的生态补偿主体偏向于游客,当地居民充当补偿主体的比例普遍偏低。武汉和江汉平原以政策补偿为主,宜昌和恩施地区以资金补偿为主,鄂东和鄂西北以物质补偿为主。[结论]湖北省六大乡村旅游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以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者及游客为主的补偿主体和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补偿客体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该补偿机制在不同区域存在主客体和补偿方式选择的差异,这主要与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和方式有关。
【关键词】乡村旅游  乡村生态环境  生态补偿机制  多元化  湖北省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博物馆文物资源在高等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IA150312)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