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渤海中国对虾生态容量变化研究

2018-06-21分类号:S932.51

【作者】林群  单秀娟  王俊  李忠义  
【部门】农业农村部黄渤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摘要】基于1982年和2014~2015年渤海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采用Ecopath模型,分析了渤海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结构及功能参数,评估了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在渤海的生态容量变化。结果显示,渤海生态系统中底栖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功能群处于重要的营养位置,但中国对虾不是渤海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其生物量的增加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多毛类、底栖甲壳类有负影响,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虾虎鱼类等生物量的增加将对中国对虾产生负影响。渤海生态系统2个时期均处于发育的不稳定期,仍有较高的剩余生产量有待利用,2014~2015年渤海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较1982年有所降低,系统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中国对虾1982年和2014~2015年在渤海的生态容量为0.810和0.702 t/km~2;与当年依据调查数据评估的生物量相比较,中国对虾有较大的增殖潜力,当生物量增长至71.68倍和585倍时,仍不会超过生态容量。
【关键词】渤海  中国对虾  营养关系  生态容量  Ecopath模型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453303);;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1303050);; 中海油公益基金项目渤海对虾容量;; 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人才”计划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