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分工收益的演变及其决定因素分解
2018-06-19分类号:F752
【部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一个两国模型推演不同贸易方式下的国际分工收益决定机制,发现一国所得实际产出份额在加工贸易下等于该国中间品数量渗透比与其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之积,在一般贸易下等于中间品数量渗透比与其在使用国的生产网络关联度之积。基于1995—2014年中国数据的模拟表明,中国在国内外的分工收益主要源自一般贸易,外国从中国所得收益在2003年以前1/2以上来自加工贸易,但2004年起跌破50%。2011年以前中国加工部门国产中间品数量渗透比和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均趋于提高,但后者对收益提升贡献更大;2012年以后加工收益份额略降,主因是国产中间品数量渗透比下降。一般贸易部门的国内收益份额以2007年为界,先降后升。国产中间品的国内网络关联度受样本期内3轮危机及中国"入世"冲击短暂下降,其他年份均上升,并在2006年以后推动了对进口中间品的替代;一般贸易出口中间品的外部网络关联度在样本期间大幅上升,显著推动了中国的海外分工收益的提升。外国在中国两大部门所得收益均相对倚重中间品数量的支撑。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应优化创新环境以促进本土企业技术进步,提升国产中间品的生产网络关联度或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并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国内地区生产网络融合。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我国实施FTA战略研究”(批准号15BJY005)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工业经济
文献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