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降低环境污染

2018-06-19分类号:F299.2;F49;X321

【作者】石大千  丁海  卫平  刘建江  
【部门】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2005—2015年19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熊彼特创新理论和波特创新驱动理论的框架下,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进行了验证。本文结论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平均而言可以降低城市环境污染9%—24%,基于PSM-DID方法的估计结果与上述结论无明显差异。在考虑了2013年后的环境保护政策影响之后,虽然智慧城市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有所减弱,但其降污效果依然十分显著。(2)机制验证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通过创新驱动产生技术效应、配置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而通过上述三大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3)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中等规模的智慧城市加剧了环境污染,而大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减污效应明显,智慧城市降低环境污染的效果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强。(4)城市特征异质性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城市可以显著增强智慧城市的减污效应,且人力资本在智慧城市减污效应的释放中发挥的作用最大。本文对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升级城市建设形态以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生产环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智慧城市  环境污染  城市规模  创新驱动  熊彼特创新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高房价抑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及对策研究”(批准号17BJL0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三阶段关系研究”(批准号17YJC63020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批准号17JZD022)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工业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