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大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2018-06-19分类号:F124
【部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大国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将制度比较优势引入适宜性技术进步的理论框架下,在CES生产函数下演绎技术进步偏向和比较优势的适宜性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并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测度技术进步偏向,从要素增量结构和制度环境演变的双重视角,检验发展中大国新型比较优势与技术进步偏向的适宜性及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但制度比较优势将使其偏离适宜选择,因而发展中大国能否有效甄别要素禀赋和制度比较优势的变化,选择适宜性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中国和印度能够合理研判要素增量结构和制度环境变迁,选择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提高技术进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正向影响;但是印度尼西亚、南非和墨西哥未能预见要素市场有效供给的变化,没有适时调整技术进步偏向和强度,非适宜性技术进步引致技术进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出现先升后降趋势,且技术进步效应的作用强度超过资源配置效应。
【关键词】技术进步偏向 适宜性技术进步 比较优势 全要素生产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实现要素供需均衡的大国经济模型与实证研究”(批准号7157308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适宜性技术选择视角下我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估、比较与提升路径研究”(批准号17CJY002)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工业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