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山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沉积物碳氮磷的关系
2018-06-15分类号:Q958.8
【部门】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摘要】2009~2010年对淀山湖底栖动物和沉积物碳氮磷含量进行了季度调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对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共鉴定底栖动物3门5纲17种,优势种为背蚓虫、寡鳃齿吻沙蚕和河蚬,群落密度以前两者为主(占81.2%),生物量以后两者贡献较大(75.0%)。沉积物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分别为7.91、1.02和0.79 mg/g,两两间均无相关性。多变量分析显示,淀山湖底栖动物群落物种组成无显著空间差异;多配对非参数检验表明,现存量(密度和生物量)、多样性指数(香浓指数H’、辛普森指数D、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和沉积物碳氮磷中,仅总氮含量存在显著空间差异。相关分析显示,现存量与TN显著正相关,多样性与TP显著负相关,且均不与TOC相关。使用底栖动物Carlander、H’和d指数、ABC曲线及沉积物氮磷相关的指标,评价了淀山湖表层底质的环境质量,总体表明该湖处于中度—严重污染程度或中营养—富营养状态。淀山湖底栖动物总密度及寡毛类密度低、多毛类和河蚬占优的结构特征与该湖为近距离经江通海湖泊及其底泥为有机质含量低的粉砂质粘土有关。
【关键词】淀山湖 底栖动物 沉积物营养盐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专项(08DZ1203101;08DZ1203102);;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ZF1206)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