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之谜”的国内解读与理论检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批判
2018-06-15分类号:F822.0
【部门】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学术界将罗纳德·麦金农关于中国货币持续超发却未引发持续性高通货膨胀的疑问称为"中国货币之谜"。对该问题的国内解读有四种代表性观点:货币化进程论侧重制度研究,认为是制度变革增加了货币超额需求,从而引发货币超额供给;高储蓄论和货币流通速度论侧重货币交易研究,认为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熨平了通胀;金融抑制和窖藏论侧重于利率汇率管制、企业差异性融资研究,认为广义货币中大部分转向了准货币并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所以未导致货币通胀;信贷结构失衡论侧重于经济时效性波动、市场结构性货币需求研究,认为长期性经济增长和海外货币需求抑制了国内通货膨胀。上述四种代表性观点有其合理性,但都不足以解释中国货币之谜,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楚货币的本质和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中国货币之谜 货币化进程 货币流通速度 信贷结构失衡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6BJL005);; 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18NDJC169YB)
【所属期刊栏目】当代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