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恻隐心到是非心:王阳明良知说对儒家性善论的凝练与发展
2018-06-13分类号:B222;B248.2
【部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摘要】孟子奠定了儒家性善论的传统,其所论性善的根据在于人皆有四端之心,其中恻隐之心尤为根本。朱子则以"性即理"来阐明性善的根据,认为"四端"是性体之发用,这就颠倒了孟子"以心(情)善言性善"的理路,同时他亦认为恻隐之心是四端之根本。王阳明以良知概念阐明人性善,良知绾合了孟子的四端,但阳明特别强调良知只是一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一个好恶,这就使"四端"的中心由恻隐转移到了羞恶心和是非心。现代进化论的研究表明,以羞恶为内核的是非心才是人类特有的良心,这一看法也为儒家性善说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儒家 性善 四端之心 良知 进化论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义观念研究”(14CZX021);; 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道德发展高端智库”研究项目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社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