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汽车蓄电池逆向物流可行性评价——基于改进的模糊神经网络
2018-06-12分类号:F252;F426.6
【部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中国物流学会 上海市运筹学会
【摘要】随着机动车行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和消费量的与日俱增,大量的报废蓄电池相伴而生,蓄电池逆向物流的实施作为供应链中无法避免的"责任"正逐步引起企业的重视。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国情性等原则,构建以报废汽车蓄电池逆向物流可行性为目标层,以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准则层,以28个影响因素为指标层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结合的改进模糊神经网络评价结构模型,并运用数据仿真模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开展报废汽车蓄电池逆向物流可行性评估,按照可行性等级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可以为从事蓄电池回收处理的企业在实践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及防控的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克服一定的盲目性,且其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企业实施蓄电池逆向物流的前景及效益。
【关键词】报废汽车蓄电池 逆向物流 模糊综合评价 神经网络 循环经济
【基金】上海市高原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中心)“逆向物流课题”(A30DB182602);;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物流管理课题”(XXKPY1606);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科研项目“上海市机动车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评价研究”(EGD17YJ0047)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流通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