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土石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2018-06-07分类号:S151.9
【部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摘要】为了确定不同土地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北方土石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人工林地、封山育林、坡改梯、谷坊、撂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等手段研究土壤蓄水能力、土壤养分特征差异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样地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个样地土壤容重在1.24~1.37g·cm~(-3)之间,撂荒地最大,人工林地最小;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增大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毛管孔隙度依次为人工林地>坡改梯>谷坊>封山育林>撂荒地,土壤有效含水率依次为人工林地>坡改梯>封山育林>谷坊>撂荒地。土壤总库容和土壤最大有效库容均以人工林地最好,其数值分别为1459.29t·hm~(-2)和1339.5t·hm~(-2);土壤死库容表现为封山育林(134.03t·hm~(-2))>谷坊(126.14t·hm~(-2))>人工林地(119.79t·hm~(-2))>坡改梯(102.52t·hm~(-2))>撂荒地(100.44t·hm~(-2)),撂荒地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低;土壤兴利库容和滞洪库容在1127.06~1241.78t·hm~(-2)和58.28~167.21t·hm~(-2)之间。封山育林、人工林地、坡改梯、谷坊土壤有机质相比于撂荒地(9.39g·kg~(-1))分别提高59.42%、49.09%、36.74%、24.07%;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所不同,表现为封山育林>人工林地>坡改梯>谷坊>撂荒地,说明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人工林地、封山育林、坡改梯、谷坊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比撂荒地(0.421)分别提高31.83%、31.59%、17.58%、17.34%;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能提高土壤质量,以人工林地和封山育林效果最佳。
【关键词】土壤质量 土地利用方式 综合评价 北方土石山区 土壤水库 层次分析法
【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201303125)
【所属期刊栏目】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