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际化提高了区域创新能力吗?
2018-06-03分类号:F124.3;G646
【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山东大学数学学院
【摘要】在三螺旋理论中,政府、产业和大学三者合作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全球化进一步拓展了创新主体参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产业国际化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大学国际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却没有被重视。文章以三螺旋算子为门槛值研究大学国际化水平、能力和不同类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合作环境整体上指向区域化,官、产、学三者合作水平较低,区域科研体系开放性和市场化程度不高,区域创新合作环境整体较差。官、产、学三者合作相对紧密的地区具有良性的创新合作环境,大学国际化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官、产、学三者合作不密切地区的创新能力则受大学国际化能力的影响较大。无论是"走出去"、"引进来"还是"面对面"形式的大学国际化,在创新合作环境好的地区,对创新能力都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受代理变量选择的影响,"编码"形式大学国际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明显;在创新合作环境差的地区,大学研发投入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同时需要"引进来"和"面对面"形式的大学国际化参与国际学习、交流和培训,以增加创新个体之间的直接交流,促进当地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国际化 信息熵 互信息 知识生产函数 门槛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326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2016年度合作项目“国际化大学城对城市转型的影响”
【所属期刊栏目】财经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