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异质性资源禀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与农户宅基地流转:理论与来自湖北省的经验
2018-05-28分类号:F321.1
【部门】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农村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经济区位等资源禀赋的差异使得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制度效应的敏感度不同,并可能导致他们不同的宅基地流转响应行为。本文试图在分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制度效应基础上,利用倍差法和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近郊农村、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以评价确权的政策实施绩效,期待能为提高农村宅基地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支持。研究表明:(1)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仅在近郊农村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而在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农村不存在显著影响。(2)除确权因素外,户主年龄、农户家庭人口数、农户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占比和宅基地拥有状况对农户的宅基地流转行为也存在较显著的影响,但在3类农村地区的具体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认为,在当前中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是保障农户权益、促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合理流动的重要举措,但应根据农村资源禀赋的差异执行差别性的宅基地确权和流转管理政策。
【关键词】资源禀赋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 宅基地流转 倍差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流转行为响应及福利变化研究”(项目编号:71403095);; 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招标课题“三权分置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HBJSY004)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村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