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病原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2018-05-25分类号:S945.49

【作者】贾丹  史成银  黄倢  张庆利  万晓媛  许华  刘冉阳  王海波  郭程程  谢国驷  
【部门】农业部海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市海水养殖流行病学与生物安保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摘要】本研究从患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编号为20160303005-1,通过16S rRNA和分子伴侣蛋白groEL基因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将该细菌鉴定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其血清型为O1:KUT(K untypeable)。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可引起对虾AHPND的相关毒力蛋白基因pirA~(VP)和pirB~(VP),但不携带副溶血弧菌临床菌株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hen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tdh)和相对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related hemolysin,trh)基因。菌株对凡纳滨对虾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浸泡感染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为7.96×10~3 CFU/ml。对虾急性感染后,6 h肝胰腺颜色变浅,肠胃变空;9 h肝胰腺呈浅白色,萎缩变小。9 h死亡数过半,24 h全部死亡。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感染后对虾肝胰腺小管崩塌,上皮细胞严重脱落,呈现出典型的AHPND病理症状。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等16种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和头孢噻吩等5种药物表现为耐药。上述研究可为该病原的流行病学及药物防控研究提供基本数据。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副溶血弧菌  细菌鉴定
【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7HY-ZD0502;2017HY-ZD1002);;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5ASKJ0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48);; 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S41201203)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