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之异与“尊王”之法——《春秋》“惠公仲子”之三传比析
2018-05-25分类号:K225.04
【部门】中国孔子研究院
【摘要】《左》《公》《穀》三传对《春秋》隐公元年"惠公仲子"条解释有异,其焦点是仲子身份问题。《左传》以仲子为桓公之母却未卒受赗,"桓未君"而王室归赗其母,此"非礼"之书写体现出作者责王"以示劝诫"的思想;《公羊》认同仲子为桓公之母而讲"隐为桓立",彰显出"立子以贵"及以"尊尊而亲亲"之王权观念;《穀梁》认同仲子为惠公之母而"正隐""治桓",则以"亲亲而尊尊"取"蹈道"之价值。仲子身份虽因三传书写之异而终不为定论,却与各家相关阐释体系或主要价值观念不悖,又因其在血缘与地缘、家族与国家两个维度上的张力而并行不辍。
【关键词】《春秋》 “惠公仲子” 桓公之母 惠公之母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