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收储运成本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2018-05-25分类号:F323.214
【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目的]选择合适的秸秆收储运模式,降低秸秆离田产业化利用的收储运成本,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方法]文章以河南省为例,构建秸秆收储运成本模型,并在4种收储运模式(模式一:田间晾晒→收集→秸秆利用企业;模式二:田间收集→收储点→晾晒、储存→秸秆利用企业;模式三:田间机械捡拾打捆→收储点→储存→秸秆利用企业;模式四:田间收集→固定式打捆→收储点→秸秆利用企业)基础上分析不同模式下的秸秆收集成本。[结果]运输成本和机械卸载成本是总成本中的可变因素,其对总成本的贡献率随运输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模式一、二采用散秆运输方式,适用于收集距离较短、秸秆需求量较小的企业,且使用模式二的秸秆收储运成本较低。模式三、四采用秸秆打捆运输方式,易于储存、利用,适用于秸秆用量较大的企业,且使用田间机械捡拾打捆的模式三收储运秸秆经济性更优。[结论]秸秆利用企业应根据需求合理地选择秸秆收储运模式,小型秸秆利用企业在模式二的情况下收储运成本更低,大型秸秆利用企业选择模式三经济性更优。
【关键词】秸秆 收储运模式 运输半径 成本 河南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北方地区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冬季增温保温能源边际报酬分析”(41301626);“麦—玉轮作系统实施测土施肥减排GHG碳贸易量核算”(31200337)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