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社会资本与项目“抓包”——来自贫困地区的新证据
2018-05-23分类号:F323.8;F323.9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 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
【摘要】本文结合一个乡镇扶贫项目分配的案例以及11省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村级社会资本与项目"抓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关系侵蚀了项目制的技术理性治理逻辑,使村级社会资本成为影响项目"抓包"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信任环境与较高的政治参与度,既能平衡村内各利益主体的诉求以达成共识,又能降低项目实施的交易成本,在项目资金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这种影响在西部地区和非贫困村表现更明显。因此,完善赋权机制、强化经济联结是积累村级社会资本的可选途径。本文的研究证实了项目与村庄的对接具有普适性的运作逻辑,且为理解项目制所形成的基层治理机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村级社会资本 项目制 抓包 信任 参与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机制与政策研究”(编号:15ZDC026)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经济问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