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融资方公私合营模式的资本结构分析
2018-05-20分类号:F125;F283
【部门】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摘要】在当前国际宏观经济背景下,"一带一路"成为改善全球治理的抓手,但截至目前,论证其"双赢"机理的理论模型十分鲜见。为此,从公私合营(PPP)的角度展开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揭示出PPP模式的融资约束效应和知识转移效应,表明PPP项目成本与私人部门参与程度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知识转移效应较大时私人部门最优参与程度较高,当融资约束效应较大时私人部门最优参与程度较低。最后,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国际电力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中国电力、港口、公路和污水处理四个行业的微观项目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效应、知识转移效应以及PPP项目成本曲线的"U"型关系显著成立;此外,东道国将项目完全或者较大部分承包给中国企业或者中国企业主导的联合企业是比较占优的策略,这表明"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而缓解国内产能过剩。
【关键词】“一带一路” 公私合营 融资约束效应 知识转移效应 资本结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JY03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79004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822041B4119)
【所属期刊栏目】产业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