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普惠的群体差异性:市场失灵还是制度缺陷
2018-05-17分类号:F832
【部门】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本文研究中国家庭金融可得性的群体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中国金融普惠的发展特征、制约因素和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家庭金融可得性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性,相比城市中的城镇、移民家庭,农村家庭的银行账户、信用卡获得水平较低,民间借款可得性较高,而移民家庭信贷可得性最低;与城镇家庭相比,移民家庭的正规金融获得水平较低,更多地参与民间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市场高交易成本和高风险引致的市场失灵可以为城乡家庭金融可得性差异提供解释,但是移民家庭和城镇家庭金融可得性的差异则主要源于户籍制度及其关联制度导致的移民流动性较高,以及原有农村社会资本瓦解而城市社会资本难以重构,导致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
【关键词】普惠金融 市场失灵 移民金融 信息不对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农地金融发展的机制、效应与政策优化——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追踪研究”(项目编号:7157312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信息化趋势下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AJY020)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评论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