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载水中消毒副产物碘代三卤甲烷形成机制研究
2018-05-15分类号:TU991.2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港航生态安全研究中心
【摘要】由于海水中I~-、Br~-含量较高,通过电解法处理压载水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含量的碘代三卤甲烷(ITHMs),该类物质具有极强的致癌和致突变特性,在电解处理工艺过程中极易生成,难以有效控制。本研究通过次氯酸钠投加模拟实验分析消毒副产物碘代三卤甲烷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Na Cl O浓度由5 mg/L增加至15 mg/L时,I-THMs生成量增加24.76μg/L;(2)I-THMs的生成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高于20℃时I-THMs的生成量增加迅速;(3)酸性条件下,I-THMs的生成量较小,碱性条件下,I-THMs的生成量明显增大;(4)对于溶液中不同溴碘浓度比,I-THMs的生成量和各组分比例差异较大。因此,建议在压载水电解处理工艺过程中应对反应条件进行最佳优化,以期保证其处理效果的同时有效控制消毒副产物DBPs的产生。
【关键词】压载水 电解法 消毒副产物 碘代三卤甲烷
【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17DZ1202905);上海市科委研发平台专项(16DZ2293800);; 上海市自然基金(15ZR1420900);; 海洋工程装备检测试验技术国家工程试验室建设项目[沪发改高技(2016)99号]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