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史序说:研究综述、理论基础与历史分期
2018-05-15分类号:G259.19
【部门】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摘要】民国时期的中美图书馆交流史不仅是理解中国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缘起的重要议题,在回应图书馆领域史学研究的"双重困境"方面,也具有其特殊的价值。梳理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史的相关文献和研究主题发现,本课题难点在于庞杂的线索、社群与诸多政治、经济因素的介入等。由此,本研究吸收"世界体系理论""书籍交流圈"等跨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一个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组成的理论视角,并阐述这一理论视角如何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方法,以提高学界对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史研究的整体理解和把控能力。研究发现,"专业交往"到"文化外交"的视角渐变是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的核心轴线,以此可以将这段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帮助我们把握不同时期的交往脉络、主要成就和基本特点。
【关键词】图书馆史 中美图书馆 图书馆交流 中美关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图书馆学史专题研究:中国现当代图书馆学史研究”(编号:13AZD066)的研究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图书馆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