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018-05-15分类号:G120

【作者】丁苏艳  
【部门】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以社会整体性原则为基础,立足实践维度把社会生活划分为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大领域,从"现实的人"出发,寓精神文化活动于物质活动和社会分工中,精神文化生产的性质最终取决于物质生产关系的性质。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社会价值的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文化发展、传承与创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人民大众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繁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社会整体性  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