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格局、区域一体化与重塑经济地理——基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
2018-05-15分类号:F125;F129.9
【部门】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 南京大学商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勾勒的开放格局,构建两国四地区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分析开放格局变迁与区域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地理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格局的变迁会引致国际市场对产业的"向心力"与"离心力"发生改变,临近一个区域的国际市场规模越大,集聚力就越大;临近的外国竞争产品越多,分散力就越大;构建内陆的国际贸易通道,会使得本国产业布局趋于分散化,降低外部市场一体化对本国造成的冲击;内陆国际贸易通道改变了本国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地理重塑的影响,当国内一体化优先于国际一体化时,本国市场进一步一体化会导致产业布局沿"从分散到集聚再到分散"的"钟状曲线"路径演化。因此,以统一的大国市场体系为基础,打造欧亚大陆上的陆路开放通道,是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以及破解"胡焕庸线"难题的关键。
【关键词】开放格局 区域一体化 重塑经济地理 “一带一路” “胡焕庸线”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区域研究”(14ZDA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动态DCI和CGE分析技术的区域一体化与福利补偿研究”(71173101);; 江苏省333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供给侧视角下江苏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升路径与机制研究”(BRA2017358)
【所属期刊栏目】国际贸易问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