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哈尔滨太阳岛外滩湿地春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8-05-15分类号:Q958

【作者】孟瑶  蔡艳  耿飞飞  刘曼红  陈菲  
【部门】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摘要】为了解哈尔滨太阳岛外滩湿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年5月对其进行了春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调查。此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10目12科34种。其中水生昆虫19种,占总物种数的55.88%;软体动物9种,占26.47%;环节动物4种,占11.76%;甲壳动物2种,占5.88%。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步行多足摇蚊(Polypedilum pedestre)、黄色多足摇蚊(Polypedilum flavum)和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研究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7.44±103.28ind/m2和229.61±517.29g/m2。3种生物指数的分析结果如下: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4.11±1.85,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83±0.48,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1.35±0.66。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的主要水体理化因子为磷酸盐和氧化还原电位。通过典范对应分析和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表明与太阳岛外滩湿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组成和密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水体理化因子为酸碱度,而对生物量影响最大的为亚硝酸盐。
【关键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环境因子  哈尔滨太阳岛外滩湿地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CAQ01)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