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长期施肥下黄壤有机碳库演变及固存特征

2018-05-07分类号:S153.6

【作者】张雅蓉  李渝  刘彦伶  黄兴成  张文安  蒋太明  
【部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摘要】【目的】了解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演变及其特征,对于提升和维持土壤质量、增加作物产量和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依托贵阳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分析长期(21 a)不同施肥处理下黄壤碳库容量变化、源汇关系、产量效应及黄壤碳库提升和维持的方法。【结果】(1)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化肥处理明显提升,且年增加速率明显高于化肥处理;(2)施有机肥处理有机碳储量显著高于施化肥处理,有机肥各处理比CK高13%~19%;(3)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与累积碳投入量呈显著渐进相关性,在目前较高的有机碳投入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已接近饱和;(4)21 a黄壤累积碳投入量分界拐点值为54.29 t/hm2,当小于此值时,土壤固碳效率较高,为26.62%;当累积碳投入量大于此值时,固碳效率仅1.72%;(5)黄壤累积碳投入量与玉米产量亦有极显著相关性,但随着碳投入量的增加,产量增加明显变缓;(6)为避免有机碳库容提前达到饱和,增加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风险,1/4M+3/4NPK施肥方案较合理。【结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黄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和固碳速率等提升有显著作用,但生产实践中,有机肥施用量不可过高,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宜作物增产、土壤培肥和土壤碳库容量保持稳定变化的节点是农田生态系统固碳的核心。
【关键词】长期施肥  黄壤  有机碳投入  有机碳储量  碳饱和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典型黄壤有机碳库对长期不同施肥的响应特征与机制”(41461069);;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粮食主产区土壤肥力演变与培肥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03030);; 贵州省联合基金项目“长期不同施肥下黄壤旱地碳氮耦合效应研究”[黔科合LH字(2015)7079];;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专项“黄壤性中低产田土壤改良与生产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黔农科院自主创新科研专项字(2014)007]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