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2016年秦岭—淮河地区热浪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18-04-28分类号:P423;P426
【部门】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基于134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逐日最高温和相对湿度数据,辅以趋势分析、空间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秦岭—淮河地区热浪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热浪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近57年秦岭—淮河地区热浪呈现"非线性、非平稳和阶段性"的变化过程,年代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960-1972年热浪呈现东西分异,分界线大致位于112°E,以东地区热浪异常偏多,以西地区则"高低交替"波动;1973-1993年热浪维持"低位波动",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呈现快速增加;1994-2016年,关中平原、秦巴山区、巫山山区和四川盆地热浪维持"高位波动",黄河下游、淮河平原和长江下游热浪则经历从"相对偏多"向"相对偏少"的转变;(2)在影响因素方面,最高温波动变化是秦岭—淮河地区热浪频次年代变化的主导因素,相对湿度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3)近57年来关中平原热浪年代变化与赤道太平洋西部海温异常关系更为密切,长江流域与东部海温异常关系更为密切;对于黄河下游和秦巴山区的热浪变化与不同分区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关系均较弱。
【关键词】高温热浪 时空分析 厄尔尼诺 秦岭—淮河地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592);; 地表过程模型与模拟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4162106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GK201703048)~~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