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闲置耕地的区域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8-04-25分类号:F323.211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摘要】耕地闲置已经成为中国的普遍现象,这与中国政府耕地集约利用的主张相违背,也直接影响到农业产量。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分析了2002—2013年中国闲置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T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耕地闲置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02—2013年间,中国闲置耕地比例从0.32%上升到5.72%,可能无法避免"森林转型"引致的耕地在空间上收缩现象,从区域上看,东中西部闲置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0.81%、6.91%与7.65%;(2)全国层面上,户主的健康状况、家庭耕地总面积、家庭农业收入成为农户耕地闲置与否的最关键因素。户主健康恶化与较多的耕地面积均会促使农户闲置耕地,而家庭农业总收入的增加能起到促进农户充分利用耕地的作用;(3)平原地区的土地流转能有效利用耕地资源,防止土地闲置,而在山区土地流转对耕地闲置的影响不明显。建议积极建立基层的土地流转中介平台,以推动平原地区的土地流转与全国层面的农业规模经营。
【关键词】闲置耕地 区域分布 影响因素 土地流转 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095);;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2016-ZD-10)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