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间套作模式对地表氮磷流失的影响与经济效益分析
2018-04-25分类号:S344;S513
【部门】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农田污染控制与农业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植物营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摘要】2015、2016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玉米单作、玉米间作芝麻、玉米间作花生、玉米间作大豆、玉米套种红薯对旱地地表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旱地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对地表氮磷流失的拦截效应明显,氮磷流失以颗粒态为主,分别达77.21%~81.68%和63.68%~69.10%;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间作大豆和玉米套种红薯对旱地氮磷径流流失的阻控效应更加明显,玉米间作大豆的径流总氮、颗粒态氮年均流失量分别减少了40.67%和39.15%,总磷和颗粒态磷年均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8.94%和39.84%;玉米套作红薯模式的总氮和颗粒态氮年均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8.07%和38.27%,总磷与颗粒态磷年均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1.75%和28.09%;玉米套作红薯模式的生产效益最佳,其经济纯收入较玉米单作提高了98.07%。
【关键词】玉米 间套作 径流 氮磷损失 拦截效应 经济效益
【基金】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NK2112,2015NK3133);; 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4K048)
【所属期刊栏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