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播期与播种方式的不同配套对一年两作区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8-04-24分类号:S512.11

【作者】刘小丽  王凯  杨珍平  薛建福  杜天庆  宗毓铮  郝兴宇  孙敏  高志强  
【部门】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摘要】针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生产上常因夏玉米收获较晚而导致冬小麦播种亦较晚,进而引起小麦产量降低的问题,探讨山西省南部播期配套播种方式的最优模式。研究基于山西省垣曲县晋垣惠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旱作麦田,研究了3种播种处理10月13日+小麦宽窄行机械化探墒沟播,10月23日+机械化垄盖地膜沟播,11月7日+机械化露地条播对小麦品种烟农21农艺性状、产量及干物质累积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前,垄盖地膜沟播有利于促根生蘖积累干物质,然后依次是探墒沟播和露地条播;灌浆期,探墒沟播小麦的茎高明显高于垄盖地膜沟播和露地条播,随灌浆进程推进,探墒沟播小麦的功能绿叶面积持续时间长,且灌浆高峰开始早,因而利于增加小麦穗粒质量,提高产量,比露地条播增产53%。探墒沟播方式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的旱地麦田具有推广应用潜力。为我国一年两作区旱地冬小麦建立一套适合的高产高效播种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旱地冬小麦  播种方式  农艺性状  产量  干物质累积运转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D23B04-2);;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1113);;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01-24);; 山西农业大学博士后基金项目(112124)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