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沟通、适应性学习和货币政策有效性
2018-04-20分类号:F822.0;F832.31
【部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沟通已成为发达国家央行引导市场预期的主要方式,那么央行究竟是否应该进行沟通,央行沟通是否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在适应性学习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包含央行公共信息和公众私人信息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央行沟通影响公众学习和预期的传导机制。这不仅弥补了已有文献中对公众预期形成机制刻画的不足,而且从适应性学习角度为解释央行沟通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供了一条新机制。研究发现,由于信息噪声和学习偏差的存在,公众预期会偏离理性预期。此时,央行通过提供准确度较高的公共信息不仅能够降低公众可获得信息的噪声,而且能够促进公众的学习过程,降低公众预期偏差。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央行沟通能够加快适应性学习向理性预期均衡收敛的速度,降低福利损失,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央行沟通存在边界。当央行的公共信息不如私人信息准确时,央行沟通反而会增加福利损失。因此,对于目前仍不够重视沟通的中国央行而言,应在提高信息准确度的基础上重视并加强与市场的沟通,从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关键词】央行沟通 适应性学习 货币政策 公共信息 私人信息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703179,71603274);; 中央财经大学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项目(QJJ1611);; 中国人民大学新教师启动金项目(15XNF011)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